种植技术  TECHNOLOGY

    探究白芨组织培养的最适培养基

    发布者:admin    发布时间:2016-09-10 10:57:00

    探究白芨组织培养的最适培养基

    白芨为兰科草本球根植物,又名紫兰、连及草、甘根、白给,植株高18-60厘米。白芨的初生假鳞茎是圆球形,生长到一定程度才形成V字形块状假鳞茎。叶4-6枚,狭长圆形或披针形,长8-29厘米,宽1.5-4厘米,先端渐尖,基部收狭成鞘并抱茎。白芨喜凉爽气候及腐殖质丰富而排水良好的砂壤土,半阳地也可栽培,但干旱、高温,会使叶片枯萎黄。3月下旬萌芽,霜后地上枝叶枯萎,白芨的花粉呈块状不易散开,所以在授粉上也不是很有利。白芨的种子极细小,似粉末,状没有胚乳,只有几个细胞构成的发育不完全的胚,种子萌发率极低 ,且自然繁殖困难 ,所以野生资源较稀少 ,是我国的一种珍稀濒危的保护植物。白芨属有九个种类,产于中国的就有四种,白芨在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均有分布,生长区域较广。由于多年的掠夺式采挖,加上生境日恶化,使得野生白芨的数量急剧减少,濒临灭绝边缘。白芨的主要化学成分是联苄类、菲类及其衍生物,此外,还含有少量挥发油,粘液质,白及甘露聚糖以及淀粉(30.5%),葡萄糖 (1.5%)等。最近几年,对白及的化学成分研究主要集中在联苄类、二氢菲类和联菲类化合物上,并从中分离鉴定出一系列新的联苄、二氢菲和联菲化合物。白芨具有收敛止血、清热解毒、消肿生肌之功效。随着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,白芨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,白芨的用药需求急剧增加。但白芨种子在自然条件下很难萌发和生长,实生苗的栽培较为困难,仅靠分株繁殖,周期长,繁殖效率低,而且耗种量大,很难满足大量栽培的需要。白芨正面临着资源难以满足市场的严峻现实。

    本试验采用白芨种子为材料,利用组织培养方法进行无性繁殖,旨在为实现白芨种苗的规模化生产提供快速扩繁技术支持。

    实验目的:

    通过不同的基本培养基,不同激素浓度配比、有机物浓度等对白芨组织快繁的影响。筛选得到白芨组织培养的最佳培养基配方,建立白芨组织快繁体系。

    实验方法:

    以MS或1/2MS为基本培养基,添加不同浓度的激素,有机添加剂等,观察白芨种子的萌发,增殖,生根情况,找出最佳培养基配方。

    材料:

    人工栽培的白芨成熟未开裂蒴果

    实验用具及药品:

    超净工作台、高压灭菌锅、光照培养箱、镊子、滤纸、无菌水、乙醇、升汞、MS培养基,1/2MS培养基、萘乙酸(NAA)、细胞分裂素(6-BA)、KT、IBA、土豆、活性炭、蔗糖等。

    实验步骤:

    1, 配制培养基(各1L)

    以下培养基均加入6.8-7.5g/L琼脂粉,Ph5.6- 5.8,高压灭菌锅中l2l℃下灭菌20min。

    1.种子萌发培养基:

    标号

    基础培养基

    6-BA

    (mg/l)

    NAA

    (mg/l)

    2,4-D

    (mg/l)

    KT

    (mg/l)

    IBA

    (mg/l)

    活性碳

    (g/l)

    土豆

    (g/l)

    蔗糖

    (g/l)

    1

    MS

     

    1.0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30

    2

    1/2MS

     

    1.0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30

    3

    1/5MS

     

    1.0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30

    4

    MS

    0.1

    1.0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2

     

    40

    5

    MS

    0.1

    1.0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2

     

    30

    6

    1/2MS

     

    1.0

     

    0.1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30

    7

    1/2MS

     

    0.5

     

    0.1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30

    8

    1/2MS

    0.5

    0.5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30

    9

    1/2MS

    0.5

     

    0.5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30

    10

    MS

     

    1.0

     

     

    0.1

     

     

    30

    11

    1/2MS

     

    1.0

    0.3

     

    0.2

     

     

    30

    12

    1/2MS

    0.1

     

     

    0.5

    0.1

     

     

    30

    13

    1/2MS

     

    1.0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30

    30

    14

    1/2MS

     

    1.0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40

    30

     

    2.增殖培养基:

    <

    标号

    基础培养基

    6-BA

    (mg/l)

    NAA

    (mg/l)

    2,4-D

    (mg/l)

    KT

    (mg/l)

    IBA

    (mg/l)

    活性碳

    (g/l)

    土豆

    (g/l)

    蔗糖

    (g/l)

    1

    MS

    1.0

    0.1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30

    2

    MS

    1.0

     

    0.5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30

    3

    MS

    1.0

    0.5

     

    1.0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30

    4

    MS

    1.0

    0.5

     

     

    0.5

     

     

    30

    5

    1/2MS

    1.0

    0.1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30

    6

    1/2MS

     

     

    0.5

    1.0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30

    7

    1/2MS

    1.0

     

    0.5

     

     

    1.0

     

    30

    8

    1/2MS

    0.8